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

切勿輕率地追逐收息資產



閒資不多的人會追求穩定收息資產,有朋友謂,有錢人在金融市場,應該有更佳回報的選擇,例如炒殼、私募基金等?我會說,有些有錢人可能也在做關於收息資產的投資,不過卻不是為收息,而是為「給你收息」,是食大茶飯的!



前文提到,近年來收息股價值一直高企,令儲蓄怎也追不到首期的人們買不下手,這做就了一些善於鑽營的有錢人,把握這種情勢去從這些人身上謀取暴利﹗



報載,荃灣有一個「地皇商場」,2012年被投資者(人稱劏舖大王的)尹柏權以4.1億買入,隨即於11月「劏」為230個納米舖出售,定價233萬至738萬元,由於實用率不足50%,平均實用呎價高達7萬元!…… 儘管這麼貴,卻無礙該批舖位迅速售罄,估計賣方套現近9億元,賺幅超過一倍。然而,這商場劏細後變成無人承租的「死場」,其中,一個實用面積不足48方呎的二樓舖位,賣價達400.4萬元,到2017年,以僅30萬元的賤價易手,小投資者蝕幅超過九成!



但何以售價這麼驚人也能夠售罄?該報導提出原因是:

1.      以舖來說,低至二百萬可以入場是十分低的銀碼。

2.      人們耳聞目睹,以為「舖位」一定是不會買錯的投資。

3.      回報率的假象,因賣方作出首兩年必能收到每年5%的租金保證。



這種劏舖,我也有到現場看過,能夠經營的生意種類很有限,整個商場漸趨死寂是意料中事,想不到,會有這麼多人自願愚昧地購入這些劣質資產,這些例子,也會發生在其他地方,例如股票市場,當收息股有價,難保不會有些股份會偽裝成高息股?大家實在應該小心選擇。



食髓知味,最近又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可提醒大家了。這月來,有一些在新界的屋苑的車位,突然有大量經紀沿街兜搭推介,以下是一張宣傳單張(售價160萬元)

大家看了上文,應該對以上的手法有多一點認識了吧?

沒錯:
1.      本來車位售價160萬元,入場門檻不算太高,而賣家提供7成按揭,可以令連不足50萬元資金的人也能負擔,目標人士大大增加。因為銀行應該不會為車位提供7成按揭。
2.      當耳聞目睹車位可能供不應求的宣傳,可能令人們更相信車位就算買貴,都是不會買錯的投資。
3.      回報率的假象,令人相信可收到每年4%回報。

有不少朋友不明白保證回報是怎樣做到?其實很簡單,經紀告訴我,買入車位後,首年不用找人租用,賣家會每月把一向租用車位人士的5334元租金轉交。一年後,你就可自行和該車主續租或另找人租用。

可是,我查知這種車位,現時真實月租只是2700元而已。賣家只是自行補貼差額每月2634元給買家,這當然大大划算,因為2700元月租即使只以很低的2.5%回報來說,車位都只是值129.6萬,現在以160萬,即多出30.4萬的價錢賣了給你,賣家這一年補貼給你的錢只是31608元,只不過是回贈了從你口袋多拿到的的錢的一成!

往後一年,選擇按揭的買家的回報減付息後,全年有$8000現金流入,但
之後再兩年,按息和真正回報每年有$23600的損失,三年後,賣家私下提供的七成按揭完結,銀行至多提供五成按揭,而且估價大可能沒有那麼高,那就至少需要預備多付32萬的首期,如果付不出,賣家也很樂意收回你的車位去拍賣抵償你的貸款,你的貸款只是160X70%112萬而已,賣家即使以原來的合理價129.6萬元賣出,也完全可以收回貸款,你可以收到差價17.6萬元,這情況是絕對有可能,結果,你的約48萬元投資損失了六成多,賣家又另外多賺了你的按揭息三年共16.8萬元。

現在大家應懂得計算地皇商場的兩年保證5%回報是怎麼回事了吧?雖然地皇商場劏細後情況更為惡劣,看來難以找人租用,最壞假設這5%全由賣方補貼,400.4萬的鋪兩年共交付約40萬元,賣家投入這舖(包括裝修間細的工程)比例上成本是200萬,即獲利200.4萬計,嘔出40萬,亦即是回贈20%利潤而已,獲利依然驚人。

從以上,大家應該總結出,要注意些什麼了吧?
知道有錢人是這樣賺錢,大家還會輕率地追逐收息資產嗎?


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

不易見股災的日子


當秋官的最新電視劇在五月上演,而又恰逢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反口,不禁令人認為「丁蟹效應」又再應驗了,害怕股災又要來臨。




在之前的一篇「強提積金」中我提到,有朋友想多了解一些投資的事情,我説2019年的確是開始談投資想法的合適的時間。



原因是,由去年2月,貿易戰所引發的跌浪,看來應會在今年內有一個了斷,今年首季,在預期中美很快達成協議下,恆指已可以升回到三萬點以上,如果協議如期達成,則恆指當然不會跌到很低,如果中美翻臉,恆指的確是有可能再探低位,但以過往經驗,低位可能在今年內出現,如果開始思考投資,那當然是在見到低位的年頭最好。



不過,股災式下跌,我認為不易出現。理由是和香港的樓價高企有關!



2010年代之前,就業人仕省吃儉用儲得一筆積蓄之後,便可能作為首期去置業供樓,可能已再沒有什麼餘錢投資於股票。可是當樓價這些年飇升之後,近年的報導都是多努力儲錢都達不到首期的金額,甚至有謂「有樓的人才買到樓,沒樓的人永遠買不到。」這可說是「太陽能電筒」的笑中有淚版本。



在這情況下,聞說有些年青人索性盡情花光每月的收入,不再委屈自己。但這畢竟不是多數,更多的是仍然把餘錢儲起,而卻因利率低殘,希望可以投入到收取高些利息的投資。所以近年來,我被問到有甚麼「收息股」的次數特別多。他們即使沒有買過股票,也可能想買入收息股,作為存款的出路。



試想想,如果社會上很多人都需要把不足以做首期的錢投入收息股,那會有什麼效果?



效果就是收息股的股價會被推高。



以下,我以2015430日,恆指「大時代」那月份的收市點和四年後的今年430日收市點和四個類別的收息股比較一下:



恆生指數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8133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9699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6%

1.       房託(以較大市值的三隻本地房託為參考)

領展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8.15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1.5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0%



冠君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2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64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8%



置富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.0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.16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7%



平均升幅 58%



2.       公用股(以較大市值的三隻本地公用股為參考)

煤氣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2.64(因送紅股調整)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8.72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8%



中電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7.9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8.95       

升幅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1%



港燈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28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7.68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5%



平均升幅 42%



3.       電訊股(以較大市值的三隻本地電訊股為參考)

香港電訊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.38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2.16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7%



和記電訊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59  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32 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7.5%



數碼通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4.16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8.17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42%



平均升幅 -11%



4.       銀行股(以較大市值的內銀/國際銀行/本地銀行股為參考)

工行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74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89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13%



匯控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76.9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7.7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12%



恆生

2015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51.3       

2019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6

升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6%



平均升幅 4%



以上可見,房託及公用股升幅強大,銀行股未能跑贏大市,而電訊股因為競爭加劇,作為收息股來說是較為失敗。



尤其公用股的升幅,最能支持收息股需求大增的說法。

所以,現時問題就是:穩當的收息股一直高企,連其他以往派息不多的股,例如平保、新地等,因為提高了派息率,價格也顯著提升。所以這一年大家可以見到,即使出現了貿易戰的惡劣氣氛,這些股都不會在低位太久,總吸引到一定的購買力。



等待買收息股的錢這麼多,恆指一到稍偏低水平,可能已有不少資金趁低吸納了,這樣的話股災的確不易出現。



沒樓的人,除了買不到樓,還遇到收息股也難買得下手的局面,實在是另一種煩惱。

而貿易戰如果對市況做成很大的衝擊,也許對這些人士來說反而是機會。